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預計在明年中就可以生效。

到時候恐怕對台灣帶來衝擊,尤其在機械零組件還有面板業的損害會最大。

不過台美TIFA卻要等到明年初才可能復談。

我們該怎麼面對這樣的經貿壓力呢?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說要全面性的TIFA協定並不容易達成,所以應該先以其中的一部份項目來談判。

美韓之間近來不止在軍事上互動頻繁,經貿上如今也有重大進展,雙方延宕三年的自由貿易談判即將有具體結果,只待兩國國會批准,最快將於明年中生效。這對於把南韓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台灣,將立即帶來衝擊。除了加快台美TIFA 的進度,行政院長吳敦義更表示,如果台美TIFA 不順利,可以先談其中的一部份項目,不一定要包裹式談判。

有經濟學者分析,台、韓在電子通訊產品的部份是主要競爭對手,但是因為大部分這類產品在美國都已零關稅,衝擊不大,倒是在面板產業,機械零組件以及石化產業衝擊會很大,學者認為,除了加速台美TIFA 進度來因應,更要小心美韓FTA可能帶來的骨牌效應。

學者表示,在2007年美韓首次進行FTA的談判時,曾有評估台灣在貿易方面受影響達到20億美元,相當600億台幣,僅管目前兩岸簽署ECFA的時空背景不同,但政府必須審慎因應,加速洽簽與美日,歐盟以及東協等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