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陳秀蘭/綜合報導】

面對美國可能三度啟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北京晨報》引述大陸學者的報導,指未來國際貨幣氾濫和國內流動性充裕、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輸入性因素等潛在通膨壓力仍將長期存在,明年全體總體物價壓力大於今年。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可以看出,今後一段時期,管理通膨預期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而隨著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在保增長、調結構和防通膨之間尋求持續平衡將成為明年中國宏觀調控的主旋律。

7月分以來,大陸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開始出現較快上漲,CPI漲幅已觸及3%左右的「警戒線」。

據了解,即將在最近公布的11月CPI,儘管在大陸出台國16條,漲價預期稍壓抑,但仍可能創下新高。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說,「估計今年總的物價情形會比3%稍微高一點。」

美聯社援引北京一家諮詢公司常務董事威廉赫斯的話說,到目前為止,價格波動還限制在食品領域,但隨著北京的經濟刺激計畫和大量銀行貸款所帶來的資金在經濟中的流動,通貨膨脹還可能擴散到其他領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鵬說,未來國際貨幣氾濫和國內流動性充裕、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輸入性因素等潛在通膨壓力仍將長期存在,從而可能推動物價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反彈,全年總體物價壓力大於今年。

專家也普遍認為,儘管當前物價上漲尚在可控範圍,並未出現嚴重通膨,但從長期看,通膨壓力仍將持續存在並不斷擴展,對於通膨預期的管理不能鬆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