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劉馥瑜/綜合報導】

在未能掌握市場情況下,2010年中國首次拋售的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大豆昨(3)日宣告流拍。據報導,此次競價銷售的是2008年中國啟動大豆臨時收儲以後的庫存大豆,採現場和網上同時競價的方式拍賣。

為穩定市場價格,此前,中國國儲局已陸續拋出菜籽油、棉、糖與鋁錠等物資,中國國家糧食局也釋出一定數量的小麥、秈稻、粳稻、玉米、食用植物油等,加大政策性糧食市場投放力度。

新華網報導,對於今年首次拋售而廣受關注的臨儲大豆遭流拍,安徽省糧油資訊中心高級工程師葛亮表示,這是正常的現象,且可以說是種「好現象」;他認為,這次流拍體現客戶的謹慎觀望態度,也說明大家還在期待價格下降,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措施起作用的表現。但也有分析指出,炒家之前早已出手離場。

據了解,此次參加競價交易的企業,必須是中國日處理大豆能力400噸以上的大豆加工業,且同一企業單次最高購買量,不得超過該企業15天的加工用量,一個月累計購買量不得超過一個月的加工量。

報導指出,雖然此次臨時儲備大豆是今年首次銷售,但它只是中國對農產品宏觀調控的眾多舉措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安徽省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今年共進行409次農產品交易,成交量達6,000多萬噸,成交額達千億元人民幣,已大大超過往年水準。

據葛亮介紹,自今年7月以來,中國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主要是今年罕見的自然災害及部分投機行為推波助瀾,致使7月至今一些農產品價格單方面瘋漲。而今年7月以來,中國有關部門已透過包括安徽省在內的23個糧食交易平台進行宏觀調控,藉此打擊投機行為。

「2010年是近5年來國家宏觀調控銷售量和頻率比較高的一年,7月以後,安徽省糧食交易中心就有很多加場、專場交易。」葛亮說,根據近幾個月對市場價格的監控,農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目前增加供給量和銷售頻率的做法,對下一步的市場價格調控,將有關鍵性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a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